摘要:均衡普惠教育的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建设的价值体现。要在公平正义中推进教育普惠发展,坚持教育的公益性。通过培养有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人来建设和实现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教育普惠发展水平。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普惠要取得实质性进展。 共同富裕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与新时代现实性的有机统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的重要依据;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一个伟大理想目标,也是一代代人坚持不懈为之奋斗并逐步实现的动态过程。共同富裕的价值定位就是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所具有的普惠性、公平性、全面性在教育实践中突出体现在教育的普惠发展上。 01 促进共同富裕,奠定教育普惠发展的共识基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强调共同富裕不仅要关注由生产力发展带来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财富”丰富,做大社会财富的“蛋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更需强调“共同”这一支撑生产力得以客观发展的“社会关系”因素。“共同”的含义在范围上强调的是涵盖“全体”“大家”;在内容上强调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均衡富裕,全体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在过程上强调的是“同时”“同步”,但人们达到富裕的水平有高低、程度有差别。因此,共同富裕从根本上来讲强调的是坚持公有制为运行主体的社会制度,以维护和实现全体人的利益为价值目标,而不是资本驱动的趋利行为;强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通过加强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后有序逐步实现有底线有层次的、差距适度的社会发展目标。 促进共同富裕的愿景是教育普惠发展的共识基础,强调教育作为民生保障工程,在建设的价值取向上要突出普惠性的特质,关注缩短“贫”“富”家庭学生在发展上存在的差距,强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打通阶层的固化,避免贫困的代际传递。从而尊重每个受教者的发展权利,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发展努力建构教育的基础性、完整性,让受教者享受均衡普惠的教育发展,这应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没有体现均衡普惠的教育发展,不是完美的“共同富裕”;没有享受均衡普惠的教育发展,也不是我们希望的“共同富裕”;均衡普惠教育的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建设的价值体现,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应有的重要内涵和结果。 02 促进共同富裕,在公平争议中推进教育普惠发展。 促进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转向需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增加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与祖国和时代一同成长进步的机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但限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我国教育公平机制的建立还不健全,教育资源、教育机会、教育供给等在群体之间、学校之间、区域之间还存在着不公平现象,为此,在公平正义中推进教育普惠发展,就需要在教育发展中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建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确保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普惠性、基本性、均等性、可持续性,创新公共教育服务的提供方式,秉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理念,织密夯实教育这一民生保障支撑体系。 03 促进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提升教育普惠发展水平 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在新时代的要求。这种要求就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为此,在高质量发展中提升教育普惠发展水平,就需要用“更好的教育”来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高质量期盼,通过培养有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人来建设和实现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的教育”不再是仅为经济的“无限增长”而多出人才、快出人才,而应是在超越对物的依赖性的基础上促进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出好人才。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教育普惠发展,在“成人”性上,要形成学生自信、自尊、自强的自我认知,形成自己的角色责任,发展与他人友好相处、良性合作等适应社会性发展所需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健康身体、健全心智、积极情感的合格的社会成员;在“方向”性上,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教育改革的目标,培养既有本领又有担当、奉献社会、服务人民、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04 促进共同富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普惠取得实质性进展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中明确包含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这一目标指向的根本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全体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呈现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的需求,使人发展的价值定位超越外在的物质占有,从而促进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此,要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完善办学标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规范校外培训,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标准,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深化职教普教融通。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增强高校学科设置针对性,推进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布局。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统筹教师编制配置和跨区调整,推进义务教育教师校长的合理流动。要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有序引导社会参与学校治理,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杂志2022年第3期 作者毛亚庆: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